家事杂忆
2023-09-11 23:25:54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
一一秦廷模一一

我常常参加回故里的家庭活动,这个江南的城市有一种老家的气息。从语言发音到可口的小吃,都有十分亲切又浓酽的味道。

通常家族中一起回老家的活动,是追悼亲人逝世的仪式,或者共祝某位长辈的寿辰。

小时候还是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初。那时候城市格局小,交通不发达。我们下了火车就奔长途汽车站。当然,现在木渎早就成为苏州城市的一部分,公交车就能直达。那时候赶上时令节气的活动,使得长途站里人群拥挤不堪,还有催问的语句向着交通管理人员发泄。

好容易挤上了车子,司机还要到车头俯身转动摇把,直到发动机有声音了才跳上驾驶室。不过那时候有那时候的礼仪,司机对后面欲超上的车会适时靠边,并伸出手来示意可以超前。

我还记起来车子待拐弯的样子,大概当时还没有发明汽车转向灯,要拐弯时先要拨指示标牌,那是一头红一头绿的形状。现在世界名牌的雷诺摩托车上还在应用。

我们各自家庭从上海无锡等不同的城市而来,待活动结束后大家回去一般是近傍晚的时候。不知道什么原因回无锡的人是要吃一顿面当夜饭的。所以我幼小的时候(约四岁),就记得五舅六舅吃面的场景。那时候还是外公下葬仪式的五十年代初。

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五六十年以后的大家庭的活动,又见到了在下午那个时刻的同样的场面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记忆中的景象重新出现,只不过大家都已经老了。

小时候记忆中的事情还有,所有大人小孩聚在一起很热闹的,但是有一次乐极生悲,某一个孩子闯了祸(大概是玩了火)。那一家的大人当面打孩子以教训一番,孩子大哭起来。其他大人觉得劝也不合适,就寻找自己的孩子也打了起来。一眨时哭声响成一片。不过我们小孩子都觉得大人只是装装样子,没有真的打。

五舅六舅是母亲一辈同父异母的弟弟,我们跟着大人背后称他们为五宝六宝。其中一位有些粘乎乎的,虽然大学毕业但是终身未娶。另一位读书时就被打成右派,一生堪坷。不过生的女儿有出息,后来嫁入豪门,境况自然不同。

五舅六舅的母亲,我们称之为好婆婆。外公在灵岩山下落葬的时候,她呼天抢地的大哭成为落葬仪式上夺目的一幕。

后来我大了才知道,一般男主人过世之后最悲伤的不是女主人,而是他的那个小。

因为无论从家事掌控和经济支配,她都将处于弱势。

所以文艺作品中披露是三反五反工作队依靠的对象。

后来几十年来,我们的亲戚与好婆婆和他的两个儿子保持了一定的距离,可能是认为她的介入干扰了外公的生活。

事后我了解到,即使在全家出游的时候外公也会因耳边聒嗓而烦恼,所以平日里对于心情的干扰可想而知。

几十年后,为了待遇问题他们与我们打过官司。政府部门显示了对好婆婆的同情,判决也倾向于他们。自此以后五舅六舅他们与我们就有了罅隙。

近几年 他们向我们提出议和,说不计较过去了吧。大概他们觉得家和万事兴,自家人多一些总是不错的。

(9月7日作)

 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