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文章
一. 往事的回忆
一九八三年,我们已经从大学毕业,当时是卅多岁的年龄,被原单位强烈要回去。
3月12日,我和宋明华,朱钦培到了一同进厂的赵兴岭家里碰头。
赵兴岭当时已经从我们老厂调到了电器整流器厂当领导了。那个时候,全社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召如雷贯耳。
晚上八点半,他的爱人小束带着孩子回来了,她说,他的哥哥束因立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,将来可以定级为讲师。
赵兴岭讲,在大厂里工作与原来的小厂环境完全不同,厂里的各个部门都长期形成了一套工作方法,可以自己正常运转,领导没有一定的魄力推不动什么工作。所以我们厂王连庆在我们单位有他的长处。而老卞在电子器材厂处境不怎么样,因为与他搭档的人不顺手。
电器整流器厂里面有关系有路子的人不少。其中有公司党委书记赵劲夫的儿子,局里总工程师赵安泰的儿子,还有局里什么处长的儿子等等。还有什么人亲戚等等。
这些人对自己怎么进工厂的,依靠谁都是违莫如深的,生怕别人知道。
所以在这样的厂里当领导不仅要依靠档案,更要利用别人做活字典,才可以知道某某人的后台是谁,通过什么关系来的。
在南京西路他从小就住的房子里(他养父的家),我们喝着茶款款而谈。
赵告诉我们,电器整流器厂由国家科委和市科委下达了一个利用原子能的项目。要做很厚的铅门,引起了附近居民的不安。但是厂里也乘此机会调进了许多技术人才。
他说自己作为总支领导担任了职称评委会的负责人,最近要负责升工程师的工作,评比的时候打分如体操比赛一样,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,再求一个平均值。
他还讲,老厂的蔡梅英也可以升为工程师了,又讲到叶林生没有好好的努力,其实电镀也可以搞出许多成就。
他还讲到他们厂里技术组内竞争很激烈,每个人搞的项目有没有精度,一下子就显示出来了。如果做不出什么成果会受到冷落,而厂里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是多年形成的有威望者。
赵提议说,你们搞技术的可以搞一些翻译工作,因为在评职称的时候有了翻译的作品是很占便宜的。
赵兴岭的爱人是他六十一中学的老同学,老朋友束因立的妹妹。他自己的亲生父亲还没有离休,在北京师范大学当校长,姓贾。他的亲生母亲去年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团长,去访问了非洲几内亚等国家。
回想起那次谈话是1983年,是我们毕业回原单位参加了工作之后。后来不久他就调到电器职大当校长了。
但是有趣的是他本人仅仅是高中毕业,没有受过高等教育,就当了校长。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事情。
又过了七年,赵兴岭被病魔击中,很快过世了。
真是: "梯隊要接班,人才亦不放。前期磨练多,后事命运舛。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 。"
(2023.1.18)
二. 参观千灯顾炎武公园随感
顾炎武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士。从小家庭环境优渥,生于大户人家。但是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富家子弟,而是一个接地气的凡尔赛。他一生追求学问,学富五车。
彪炳于世的他是一个历史学家,文学理论大家,还是一个军事家,一个政治活动家。
闻名全国的"天下兴亡 ,匹夫有责。"就是他提出的。
他并非仅仅只是个学者,还非常关心政治和时局的发展。他追求反清复明大业,并且积极活动,联络有志之人共谋反清大业。甚至直接参加南明的反清战争。
但就是这样一个社会活动家,清朝政府碍于他的学问和名节没有动他,反而拉拢他参加国家管理,但是遭到了拒绝。
他亦是一个普通的人,也有许多甜酸苦辣的经历。他曾经遭到过遗产的纠纷,遇到小人谋财;他经过战乱的时期,有过流浪颠簸的生活。也为了实现远大的志向曾经投笔从戎,练过武艺,冲锋陷阵。也曾经陷害被投入监獄。
顾炎武在45岁的时候变买家产,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。他探索事物的真相,不断修正书本知识的谬误。他行万里路时还不停地著文写作。他用两匹驴子全载着他的书籍。最后在60多岁的时候逝世死于马上。
顾炎武告诉我们,在普遍追求地位和虚名的社会,真男儿应该漠视仕途,远离功名利禄,一心追崇学问及政治抱负,矢志不逾,献出一生。
顾炎真是:璞玉天成,琢磨于世。
师承名家,独辟蹊径。
翰墨传薪,灌溉后世。
心想神往,遂成大家。
一一秦廷模一一
(2023.1.30)
三. 与天真无暇的孩子们在一起
昨天我到了附近的的千灯公园。那时候天气晴朗,阳光明媚。老人在散步,小孩在晚耍。我遇见了了一群小女孩,她们的年龄从10岁到七八岁都有,对我的讲话和提问很重视。
我问了她们学习的情况如教材的版本等等,还问她们除了英语之外对其他的外语了解吗,其中有一个孩子有点知道日语的,她是看动画故事了解的。
我知道她们灰姑娘的故事都看过了。就问她们灰姑娘到皇宫去的车子是什么东西变的,她们知道是南瓜变成的。甚至于有人还知道马车的驾驶者是老鼠变的。
我还讲到了英语巧克力咖啡三明治色拉的发音,就是来自于英语。
最后我要她们考虑一下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,为什么不能用法道飞快地到达?而要一步一步地走去。让她们回家去思考。
这些女孩子们望着我的眼神,让我至今难以忘怀。她们的眼光中充满了好奇和信任,又有希望和憧憬。
女孩子们沉静又挚热的神情是清澈天真的,和她们进行交流是很快乐的。
来自全国各地的她们,就象是对着阳光的花朵,散发出清新的芬芳。
四. 亲友重聚
在细雨霏霏,春意浓浓的日子里,我们来到了姑苏的宾馆。抽机会与亲友们会晤了一次,这是几年来少有的。又重温了不少家族中的事情。
聚会的时候,我发现某人的脸庞特别象某长辈,是因为我们有血脉相通的亲情,就像拙政园内涟漪的春水。
聚会丰富了我们的生活,增添了回味。聊天内容包括了家族的传承,亲情的分化,骨肉的分离,刼后重逢,平反正名等等。如同电视剧一样有种种的情节。总之反映了亲情的脉络和社会的变化。
那天晚上我们在宾馆门口树木衬托的春夜料梢中,送别了两拨亲友。
我妈妈是九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,其中最年小的三个是同父异母的关系。第一个我们叫为五舅舅的名字叫江烈,一生的经历有点惨烈。他当年在苏州市三中学毕业以后考进了四川航校,后来被打成右派受到迫害。文革后又被送到苏北农村,为发展农村经济在小工场工作。后获平反回来。因为仪容轩昂才干超凡,身边红颜不乏。但是因种种原因未再续弦,现有女儿照顾颐养天年。
六舅舅名字叫江君,毕业后分配到贵阳工作。我最近忘记性大,还以为他在贵阳读书。他一直孤独寡居,生活苟且。不过有过短暂的婚史。今日已经住进了养老公寓,因为分到了老房子的动迁款。之前曾经考虑了好几种托人养老送终的方案,曾经询问有血缘关系的侄女辈,但都没有精力来照顾。后来他与一个外来男子订立了养老送终的方案,甚至于签订了协议,试用一段日子后发现那个人居心不良,就取消了协议。
在他们六舅和五舅中间还有一个人妹妹名字叫江波,从小送养父母家,改了姓名,叫包春沂。因为她比我们长一辈,是我妈妈同父异母的妹妹,我们都叫她细伯伯。据说送人这件事情的起因,是我外公和常熟包家的长辈在酒酣耳热之际订下的盟约,为此将自家的小女儿送至他家。
作为政府重托的城市管理者,包氏时任常熟市警察局长,亦是江南古城的有识之士。可叹的是到四十年代社会动荡之际,老先生因对时局迷茫而受惊过逝。
江波却一直碾转工作在四川甘肃的铁路系统,退休后又与我们来往起来。
在这一次聚会中,她是我们中间的长辈。
五 我的工作经历
我从前毕业以后回到单位里搞自制设备设计,画图纸要先决定变速箱。我跑了几次机电公司找变速箱,还有为配套件跑人家工厂,反正设计前各种事情很多的。有时候回到家里还要搞设计,外人看不到我这么辛苦啊!在小厂搞工艺的也要我兼,还要听工人们的怪话。真是甘苦自知啊。后来在老年大学教英语。教务处倒是闲了,我要配编教材。自己配播放设备带去,还要设计教案,也是投入很多啊。
另外我在没有满师的情况下,还到西南贵州搞工程筹建。在荒山野地筹备成了一个工厂的样子。三通一平时,通水管道是我参加做的。用体力铰二寸管的螺纹。
当时去外地筹建工厂还没有满师,拿20元钱工资。
我受过的这些磨难今后还有谁知道呢?
我设计和制作出来的整条电动线如果交正规设计院设计,有机械暖通接排水废水处理车间架构的许多部门参与呢。我仅仅配有另外一个电气设计的一零二班的同学参加。
通风技术设计是买来书自学,水处理技术方面争取得到同济大学参加过培训。
八十年代末期,我考入了上海环境工程公司,后来公司不景气又换了几个单位,后来到了自动化仪表公司搞工艺(板金),退休前我走过上海信息中心进去自我推荐,后来搞了全市的教育培训工作。
考出教师资格证后,我还到几个中等学校去上课。反正人生的甜酸苦辣都有啊。
六 参观精品房
一一秦廷模一一
我们近日去了建国东路的新建小区中海建国里。那里地处黄浦区西藏南路一带,原来都是老旧小区。虽然烟火气浓厚,但是房子简陋,环境逼仄。
现在就完全不同了。我们走到精致的桃红柳绿的小区,再进入花木环绕着的高楼,那是精装修的四室二厅的套房。
首先看到的是70多平方的大客厅,气势不凡雍容大度,各式古典式家具典雅淳朴,客厅的柜子內歺具闪亮。
洗滌冰箱烘烤厨具随屋配备,各处双层隔音窗可自动屏蔽。
两套卫生间可淋可泡,还配备自热式毛巾架和隐形电视机。
这套奢华大气精致又实用的房屋,两年前作为期房购买二千七百多万元,现在就是出资六千万还购买不到。
黄金地段的高端住宅,升势强劲可见一斑。
我们从窗口望向外面,淮海中路近在呎尺,二期工地吊车林立,其中还有待平移的保留性建筑呢。
时间到了中午,主人还热情地请我们去吃了饭。
真是: 旧区新路换面貌,见证历年大变迁。
(2023.3.21)
除夕夜
瑞祥纳亲爱心足,
芝兰满香云寿坊。
除夕喜庆九五寿,
举杯祝贺永健康。
一一四代同堂陪岳母过午
(岳母名瑞芝,住云寿坊)
同窗同事到成家,
风雨同舟过半百。有缘结合属天意,同享晚年祈永年。
一一贺蒋皓大华夫妇安徽游照片。
分手跨洋四十载,容貌照样双鬓白。异域拼搏有产业,北电世科献才智。早年售房价更飙,奋斗经历无价宝。
一一致尤正平老同学2023.4.11
重游千岛湖
山水依旧千岛湖,市容焕然百姓乐。游艇升级戏碧水,千顷叠翠似玑珠。
(2023.4.26)